在当今工业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代,水质问题愈发受到关注。反渗透纯水设备作为一种能高效去除水中杂质、盐分、微生物等污染物,生产出高纯度水的关键设备,广泛应用于电子、化工、医药、食品饮料等诸多行业,为生产过程提供符合严苛标准的水源。然而,市场上的反渗透纯水设备质量参差不齐,设备故障、水质不达标等问题时有发生,严重影响企业生产与消费者权益。因此,专业的反渗透纯水设备质量鉴定显得尤为重要。
1.设备整体性能:包括设备的产水量是否能达到标称值,在不同运行条件下(如不同进水水质、压力、温度)产水量的稳定性;脱盐率是否符合要求,能否有效去除水中的各种盐分,确保产出水的电导率等指标达标;水回收率,即设备对进水的有效利用程度,是否在合理范围之内。例如,对于一台标称产水量为 10 吨 / 小时的反渗透纯水设备,鉴定时需实际测试其在正常工况下的产水量是否接近或达到该数值。
2.关键部件质量:反渗透膜作为设备的核心部件,其质量至关重要。鉴定内容涵盖膜的材质是否符合标准,是否存在以次充好的情况;膜的脱盐性能、抗污染能力、使用寿命等是否达标。此外,高压泵、保安过滤器、控制阀、管道等部件的质量也在鉴定范围内,如高压泵的扬程、流量是否满足设备运行需求,保安过滤器能否有效截留杂质,控制阀的开闭是否灵活准确,管道是否存在渗漏风险等。
3.电气控制系统:检查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是否稳定可靠,包括控制柜内的电器元件质量,如接触器、继电器、断路器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,有无故障隐患;控制系统的自动化程度,能否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控制设备的启停、运行参数调整、故障报警等功能;电气布线是否规范,是否存在短路、断路等安全隐患。
1.国家与行业标准:现行的《反渗透水处理装置》(HJ/T 270 - 2006)规定了反渗透水处理装置的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,适用于处理工业废水、城市污水净化再利用以及一般天然水净化、除盐的反渗透水处理装置。例如,在脱盐率方面,该标准规定装置脱盐率的额定值应不小于 95%(用户有特殊要求的除外),且连续运行一年后不低于额定值的 95% 。对于产水量≤4m³/h 的装置,水回收率不小于 30%;产水量 4m³/h - 40m³/h 的装置,水回收率不小于 50% 等 。《纯水机》(CJ/T 168 - 2002)则针对日产水量在 400L 以下,以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为原水,运用反渗透技术制备纯水的纯水机,规定了产品分类与型号、技术要求、试验方法、检验规则等内容,如纯水机的平均初始脱盐率≥96%,产水水质应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等 。
2.企业标准与合同约定:部分企业会根据自身产品特点和市场定位制定企业标准,该标准应不低于国家与行业标准。在设备采购合同中,买卖双方通常也会对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、材质要求、外观等方面进行详细约定,这些企业标准和合同约定也是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。例如,合同中可能约定设备的产水量在特定进水条件下应达到 15 吨 / 小时,且设备外壳材质需为 304 不锈钢,鉴定时就需以此为标准进行判断。
1.性能测试法:通过实际运行设备,测试其各项性能指标。使用专业的水质检测仪器,如电导率仪、TDS(溶解性总固体)测定仪、微生物检测仪等,检测设备的进水、产水和浓水的水质指标,计算脱盐率、水回收率等参数。例如,用电导率仪分别测量进水电导率和产水电导率,根据公式 R=(C1 - C2)/C1×100%(其中 R 为脱盐率,C1 为进水电导率,C2 为渗透水电导率)计算脱盐率 。同时,利用流量计量装置测量设备的产水量、进水量和浓水量,评估水回收率。通过调节设备的运行压力、温度等参数,观察产水量和水质的变化情况,判断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。
2.拆解分析法:对于怀疑存在质量问题的关键部件,可进行拆解分析。例如,将反渗透膜从膜壳中取出,检查膜表面是否有破损、污染、老化等迹象,观察膜的材质和制造工艺是否符合标准。对高压泵、保安过滤器等部件进行拆解,检查内部零件的磨损情况、材质质量、装配精度等。通过拆解分析,可深入了解部件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。
3.无损检测法:采用无损检测技术,如超声波检测、X 射线检测等,对设备的管道、压力容器等部件进行检测,查看是否存在内部缺陷,如裂纹、砂眼、夹杂等。例如,用超声波探伤仪对管道焊缝进行检测,通过分析反射波的信号特征,判断焊缝是否存在缺陷,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。
1.委托受理:客户因设备质量问题产生纠纷或对设备质量存疑时,向专业的质量鉴定机构提出鉴定委托。客户需详细说明设备的基本信息,如品牌、型号、生产厂家、购买时间、使用情况、出现的质量问题描述等,并提供相关资料,如设备采购合同、使用说明书、维护记录、水质检测报告等。鉴定机构对委托事项进行评估,判断是否属于鉴定业务范围,若受理委托,则与客户签订鉴定服务合同,明确双方权利义务、鉴定费用、鉴定时间等事项。
2.现场勘查:鉴定人员前往设备使用现场,对设备进行全面勘查。首先,观察设备的外观,检查设备外壳是否有破损、变形、腐蚀等情况,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,管道是否有渗漏迹象。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,观察设备运行时有无异常噪声、振动,各仪表显示是否正常。与设备操作人员交流,了解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、故障发生频率和现象等信息。同时,收集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,如进水水质参数、设备运行压力、温度、流量、产水量、水质检测数据等。
3.样品采集与检测:根据鉴定需要,采集设备的进水、产水、浓水水样,以及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部件样品(如反渗透膜、滤芯等)。将采集的水样送往专业实验室,按照相关标准和检测方法进行水质分析,检测项目包括电导率、TDS、酸碱度、微生物含量、重金属含量等。对部件样品进行性能测试和材质分析,如对反渗透膜进行脱盐性能测试、膜通量测试,对金属部件进行材质成分分析等。
4.分析判断与撰写报告:鉴定人员综合现场勘查情况、样品检测数据,依据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,对设备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判断。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,如设备设计不合理、生产制造缺陷、使用维护不当等。根据分析结果撰写质量鉴定报告,报告内容包括鉴定委托方信息、鉴定对象信息、鉴定目的、鉴定依据、鉴定过程与方法、检测数据、分析说明、鉴定结论等。鉴定报告需客观、公正、准确,具有法律效力。
5.报告审核与交付:鉴定报告完成后,由鉴定机构内部的审核人员进行审核,审核内容包括报告格式是否规范、数据是否准确、分析逻辑是否严密、结论是否合理等。审核通过后,将鉴定报告交付给委托方。委托方如有疑问,鉴定人员应进行解释说明,必要时可根据委托方要求进行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。
联系电话
微信扫一扫